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8:00    次浏览
郑天峰1961年,正值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,家乡又遭受连年的洪涝灾害。国家为了减少开支,中小学大力压缩,我所任教的农中停办,我因而调入本镇的纪王桥完小工作。当时最突出的困难就是粮食不足,国家号召“低指标,瓜菜代”。老师们的粮食供应每月二十来斤,其中地瓜干还占有很大比例。每顿最好的饭食就是一个不足3两、黑黢黢的地瓜面窝头,再就用瓜菜代来补充。就是在这样三尺肠子闲着二尺半的情况下,老师们没有一个叫苦,没有一个叫累,工作起来兢兢业业,干劲十足,除礼拜日外,一律吃住在校,以校为家。再者,那时人们的思想纯洁,公私分明。记得学校搞勤工俭学养了一头老母猪。人都挨饿,哪有东西给它吃?老母猪饿得皮包骨头,爬都爬不起来,最后还是饿死了。在往常这样的猪肉谁还吃?但在那时都舍不得扔掉。煮熟了老师们都抢着吃,连我这从小不吃猪肉的也饱餐了一顿。吃完以后,校长说:“猪是公家的财物,咱们不能白吃,按照市场价格咱们平均把它凑起来。”这张照片就是那年老师们的合影,幸亏是黑白的,只看到一个个骨瘦嶙峋;若是彩色的话,脸上的菜青色一定会显露出来。(前排中间是胡金洲校长,左边是刘洪銮老师,右边是笔者。)